近期,57 歲的台灣名人沈玉琳罹患白血病,引發社會大眾對白血病的高度關注。
許多人開始好奇:得到白血病的原因是什麼?哪些年齡層容易罹患白血病?白血病症狀有哪些?身為白血病患者,能否安全運動?運動時又有哪些禁忌與注意事項?
本文將一次整理白血病分類、症狀、原因、運動須知與運動注意事項等五大重點,幫助你掌握關於白血病的重要知識。
白血病 4 大分類與年齡分布:各年齡層最常見類型揭曉

根據資料,白血病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型,這四型分別有不同的好發年齡。
類型 1|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(AML),沈玉琳可能罹患的類型
- 是青少年 (15-19 歲) 最常見的類型。
- 成人 AML 風險隨年齡增長,40 歲以上風險最高。
- AML 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 32.5%,若是 50 歲以下的患者,存活率則大幅提高到 63.4%。
類型 2|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(ALL)
- 兒童期(0-14歲)最常見的類型,其中 2-5 歲最常發生。。
- 青少年 (15-19 歲) 第二常見的類型。
類型 3|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(CML)
-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不常見。
- 成人診斷出CML的年齡範圍廣泛(約 18-87 歲)。
類型 4|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(CLL)
- 主要影響50歲以上成人。
- 最常診斷的年齡介於 65 至 74 歲之間。
白血病類型 | 好發年齡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(AML) | 青少年 15-19 歲 | 青少年最常見;成人40 歲以上風險增加。 |
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(ALL) | 兒童 0-14 歲 | 兒童常見,其中 2-5 歲最常發生。 |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(CML) | 成人 18-87 歲 | 以成人為主。 |
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(CLL) | 成人 50 歲以上 | 以成人為主,最常診斷年齡為 65-74 歲。 |
白血病症狀有哪些?一張表看懂各階段的症狀

白血病症狀包括疲勞,嚴重時可能出現牙齦出血、手腳莫名瘀青,甚至肚子腫脹,通常是肝臟或脾臟腫大所致。
此外,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染。因此,一旦確診白血病,建議避免前往人多或通風不良的場所,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疾病階段 | 白血病症狀與表現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初次診斷 / 疾病活躍期 | 發燒、易感染、牙齦出血、瘀青、 淋巴結腫大、肚子腫脹(肝脾腫大)、 呼吸困難、重度貧血、體重下降、嘔吐 | 初期症狀多非特異,容易忽略,部分患者是在例行血液檢查發現。 兒童白血病症狀較明顯,成人可能較隱匿。 |
治療期 | 疲勞、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、食慾減退、嘔吐、出血、血球數量下降 | 多數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有關,需密切監控並調整。 |
緩解期 | 症狀多改善或消失,疲勞減輕, 血液指標恢復正常 | 病情控制良好,但需定期追蹤防止復發。 |
復發期 | 症狀類似初次診斷期,可能再次發燒、感染、貧血等 | 需重新評估病情並考慮新的治療策略。 |
造成白血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? 4 大風險一次看!

風險 1|基因與遺傳
如唐氏症、范可尼貧血、布隆症後群、共濟失調微血管擴張症等。這些疾病是由於特定基因突變所致的疾病,會增加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(AML) 或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(ALL) 的風險。
此外,若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,也會提高自身罹患的機率。
了解這些基因與遺傳風險,有助於及早監測與預防,也提醒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健康檢查,並與醫師討論健康管理策略。
風險 2|輻射與化學物質

a. 游離輻射
游離輻射與白血病的發展有很強的關聯,例如原子彈爆炸的倖存者因曾暴露於大量輻射,被指出罹患白血病的機會明顯增加。
此外,胎兒暴露於放射線檢查與兒童罹患白血病風險的關係也曾被探討。
這些資訊都強調輻射暴露可能是白血病的重要致病因素。
b. 苯
苯是一種聞起來有甜味的無色液體,容易揮發到空氣中。
空氣中含有低濃度的苯,主要是來自於香菸。父母若有吸菸,也會提升自身與家中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會。
在和信醫院雙週刊 354 裡頭也提到,苯乙烯可能提高罹患急性骨髓型白血病(AML)的風險。
苯存在在許多用品中,如塑膠、潤滑油、染劑、殺蟲劑等,因此特定職業,如暴露於高單位苯乙烯的塑膠工人,罹患白血病的機會也會增加。
風險 3|病原觸發
研究指出,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的發生,可能不僅是基因的問題,還需要某種東西來觸發它,這個觸發的東西,很可能就是體內帶著真菌病毒(Mycovirus)的黃麴黴菌(Aspergillus flavus)。
研究團隊在ALL病患家中發現這種黃麴黴菌,並注意到病人的血液有針對該黃麴黴菌的抗體,這代表他們曾接觸過它。
研究也發現,若將已治療的ALL病患的白血球接觸黃麴黴菌的產物,血球會在一天內表現出ALL特有的細胞特徵;但健康人的白血球在相同條件下不受影響。
這代表,ALL可能是基因加上特定觸發的雙重結果。
這項發現,為理解ALL的成因和預防策略,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。
風險 4|其他
這篇文獻指出,兒童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的風險,在父母年齡較大(母親年齡 > 35 歲和父親年齡 > 40 歲)時會明顯增加。
儘管已排除患有唐氏症的兒童,但兒童罹患ALL的風險與父母年齡的正相關依然存在。這代表,父母年齡可能是影響兒童罹患ALL的一個重要因素,因此,高齡父母應特別注意子女的健康,並定期檢查。
原因類別 | 重點整理 |
---|---|
基因與遺傳 | 先天或後天基因突變;家族有血癌史;特定遺傳症候群(如唐氏症)。 |
環境因素 | 輻射、苯等化學物質;長期接觸一手菸或二手菸。 |
感染因素 | 攜帶真菌病毒的黃麴黴菌可能增加風險。 |
其他因素 | 母親年齡 > 35 歲和父親年齡 > 40 歲可能增加兒童ALL風險。 |
白血病患者可以運動嗎?運動前,先確認 9 個重點!

白血病患者可以運動,無論是在治療前、治療期間或治療後,運動都有助於改善疲勞、提升體能、增強免疫力、改善心理健康。但不建議獨自運動,且應經由客製化運動得到益處。
以下列出 9 個關鍵,讓患者更能安心上手。
- 諮詢醫療團隊:在運動前,患者必須與醫師充分討論,獲得允許才能開始。
- 客製化運動計劃:依治療階段、症狀與體能調整運動強度與內容。
- 監測血球計數:運動前,應先確認血球數量是否足夠。
- 注意運動場所:運動場所應選在通風處或人少的地方進行,並配戴口罩。
- 觀察身體反應:運動中需留意是否有胸痛、頭暈、呼吸急促等異常症狀。
- 循序漸進:根據每次狀況調整運動量與強度。
- 多元的訓練:結合有氧運動、肌力訓練和放鬆練習,有助整體健康。
- 營養支持:運動後補充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,促進肌肉修復。
- 專業指導:對於不熟悉運動或有併發症的患者,需在專業人員監督下進行,如癌症訓練教練。
白血病患者運動 4 大注意事項!
注意事項 1|血球計數異常
a. 血小板低下:
- 血小板計數低於 10,000/μL 時:應限制活動,只進行必要的移動,例如在家屬協助下步行至洗手間。
- 血小板計數介於 10,000 至 20,000 μL 時:可進行溫和的關節活動與沒有阻力的運動。若患者能獨立行走且無出血,才可站立運動或移動。
- 血小板計數介於 20,000 至 50,000/μL 時:可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,與輕阻力的肌力訓練。避免高強度運動。
- 運動過程中應觀察是否有出血跡象(如瘀青)並告知患者相關預防措施。
b. 貧血 :
- 血紅素低於 10 g/dL 時:不建議運動。
c. 白血球減少或骨髓移植:
- 由於感染風險增加,患者離開家中應配戴口罩。
- 運動前後應徹底洗手並清潔設備。
- 避免到人多、不通風的場所進行運動,若身體狀況不穩定,不建議上團體課。
注意事項 2|肝、脾腫大
- 應避免球類運動和接觸性運動(如柔道、拳擊),以及任何有跌倒風險的運動(如滑板)。
注意事項 3|骨骼病變
- 白血病可能會導致骨骼病變、骨質疏鬆。
- 避免高衝擊與過度負重的活動(如跳躍、舉重)。
- 確保正確的運動技術和姿勢,必要時可使用扶牆進行運動。
- 若無法確定訓練安全性,可先在固定式器材上進行肌力訓練,或在固定式腳踏車上進行有氧訓練,降低訓練傷害。
注意事項 4|其他症狀
- 疲勞:白血病患者經歷疲勞和體能下降。因此運動應循序漸進,並根據患者當天的狀況進行調整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頭暈:運動時避免快速改變姿勢(例如躺著快速站立)。
- 未受控制的心臟問題或高血壓:在開始運動前應確保這些狀況得到控制,並可能需要醫療許可和專業指導。
- 其他症狀:如胸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異常疼痛、呼吸急促等不適,都應立即停止運動。
從沈玉琳罹癌認識白血病

沈玉琳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的消息,瞬間讓大家對白血病多了一份警覺。
白血病除了基因和家族史,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,都可能增加罹患風險。
白血病症狀可能是疲勞,或手腳瘀青開始,很容易被忽略;隨著病程進展,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貧血、淋巴腫大或肝脾腫大等,需要立即治療。治療後的副作用也不少,包括免疫力下降、容易累、力氣不如以前。
康復後的白血病患者,若有意運動,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客製化運動,並循序漸進,避免受傷與過度負荷。
沈玉琳的故事提醒大家,平時應注意生活作息、定期健康檢查,過度勞累、身體異常,應及早就醫。此外,有症狀應積極治療,更能盡快讓生活回到正軌。
祝沈玉琳與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復。
白血病 5 大重點懶人包
重點 | 說明 |
---|---|
白血病分類 | 常見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、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、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(CLL)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CML),不同年齡層好發類型不同。 |
白血病症狀 | 可能出現疲勞、瘀青、食慾不振、發燒; 進展後可能有嚴重貧血、出血、淋巴腫大、肝脾腫大等。 |
白血病原因 | 與基因突變、家族史、長期接觸化學物質、環境輻射有關。 |
運動須知 | 可以,但要經過醫師允許,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客製化運動,避免到人多或不通風的場所。 |
運動注意事項 | 避免高強度、接觸性運動;循序漸進,避免疲勞過度與受傷;密切觀察身體反應並及時調整。 |
白血病 FAQ 專區
問題 1|沈玉琳得到的白血病是哪一類?
目前消息指出,可能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。
問題 2|白血病治療後的存活率高嗎?
以AML 為例,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 32.5%,若是 50 歲以下的患者,存活率則大幅提高到 63.4%。
問題 3|該如何預防白血病?
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質(如苯)
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
戒菸並遠離二手菸
維持健康免疫力(飲食、運動、睡眠)
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
問題 4|白血病治療後還會復發嗎?
問題 5|白血病康復後可以正常工作嗎?
視體力與恢復狀況而定,若工作涉及高壓、長時間或劇烈活動,需與醫師討論並適度調整。
參考資料
參考資料 1:Granger C. L. (2023).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of blood cancers.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, 69(2), 70–78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phys.2023.02.015
參考資料 2:Chennamadhavuni, A., Iyengar, V., Mukkamalla, S. K. R., & Shimanovsky, A. (2025). Leukemia. In StatPearls. StatPearls Publishing.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560490/
參考資料 3:Tebbi C. K. (2021). Etiology of Acute Leukemia: A Review. Cancers, 13(9), 2256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cancers13092256
參考資料 4:Tebbi, C. K., Yan, J., Sahakian, E., Mediavilla-Varela, M., Pinilla-Ibarz, J., Patel, S., Rottinghaus, G. E., Liu, R. Y., & Dennison, C. (2024). Mycovirus-Containing Aspergillus flavus Alters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Normal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, 25(19), 10361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ijms251910361